柳州市軍事博物園的飛虎隊常設展覽的展廳里,有一件玲瓏精致的銅合金花瓶。它身形小巧,僅有14厘米高,瓶身之上,高浮雕的雙龍搶珠紋飾堪稱點睛之筆。
這個花瓶是美國飛虎隊成員的后人杰妮·克里普納,于2024年9月捐贈給柳州市軍事博物園的。
飛虎隊成員霍華德的后人杰妮捐贈的花瓶。廣西云-廣西日報記者 唐紹怡 攝
杰妮的伯父霍華德·克里普納,是1942年來到中國的第一批美國飛虎隊成員。1943年7月,他所在的第14航空隊第23戰斗大隊第76中隊駐扎在柳州帽合機場。同年8月27日,霍華德與戰友駕駛戰機組成機隊,北上摧毀長江上的日軍運輸船隊和后勤供應倉庫等目標。當天機隊的第一次襲擊非常成功,炸毀了日軍多處目標。在返程路上,機隊在湖南省臨湘市上空又陸續發現日軍運輸車隊,霍華德當即向領隊長機申請出戰,在沒有僚機策應保護的情況下,被日軍的高射炮火擊落。
得知霍華德犧牲的噩耗后,杰妮的父親艾弗萊特·克里普納痛不欲生。之前他常收到霍華德的來信,信中描述了中國的美好河山,還講述中國人民不顧生死營救失事飛虎隊成員的故事。
艾弗萊特發誓要為哥哥霍華德復仇,毅然決定從大學輟學加入美軍援華航空隊。后來,他駕駛B-24轟炸機執行戰斗任務,轟炸駐漢口、上海的日軍基地,最終把復仇的炸彈投到了東京,立下了赫赫戰功。
“伯父當年經常寫信回家,講過中國人民冒死在敵占區救助飛虎隊隊員的故事。”杰妮一直對中國懷有特殊的感情,2024年9月,杰妮跨越大洋,輾轉一萬多公里來到柳州,參觀走訪美國飛虎隊的戰斗遺跡。這次旅行,她帶來了一個見證中美兩國人民深厚情誼的精美花瓶。
“這個花瓶,是中國人民送給飛虎隊成員的一件紀念品,是當時最珍貴的禮物。”杰妮說,當年參加援華作戰的飛虎隊成員去世后,他們從中國帶回的物件往往會被后人變賣,與這些物件關聯的歷史記憶、情感記憶也會一同消失。為避免這些缺憾,杰妮盡可能地收集這些散落在民間的珍品,為的是有一天能夠帶回中國。
杰妮·克里普納(圖中)到訪柳州,參觀“飛虎隊”的戰斗遺跡,并向柳州市軍事博物園贈送抗日史料及文物。黃希翎 攝
如今,這尊花瓶靜靜陳列在飛虎隊常設展覽的展廳里,周圍的戰機殘骸、軍用裝備,仿佛還帶著往昔戰火的余溫。花瓶置身其中,宛如一朵綻放在硝煙中的青銅玫瑰,無聲訴說著那段滿溢溫情、令人動容的中美友誼故事。